*批号之间用换行分开
*批号之间用换行分开
十月下旬,南疆棉田迎来采收高峰期。据巴州、阿克苏、喀什等地一线反馈,截至10月25日,南疆籽棉整体采收进度已达60%左右,阿克苏、巴州等棉区进度稍快于喀什、和田,呈现“北快南稳”的区域差异。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10月上中旬南疆持续晴好的天气条件,也与北疆采棉机南下支援密切相关——随着北疆采收进入尾声,部分棉区降雨增多,大量采棉机快速南下,为南疆采收按下加速键。
单产不及预期,惜售情绪隐现
丰收的喜悦中暗藏隐忧。2025/26年度南疆籽棉单产普遍不及预期,阿克苏、巴州部分棉田实际单产同比下降10-20%。高企的种植成本叠加单产下滑,让个体农户与植棉大户陷入“惜售”情绪。目前,阿瓦提、库车、沙雅、巴楚等棉区地头常见蛋卷棉堆积,农民普遍期待更高价格再出手,导致南疆籽棉交售进度整体偏慢,弱于同期北疆。
收购价分化,市场博弈加剧
从价格端看,当前南疆籽棉收购呈现“机采棉稳、手摘棉高”的格局:净衣分37-38%、水分12%以内的机采棉收购价约6.30-6.40元/公斤,高衣分、高品质品种可达6.50元/公斤;同等条件的手摘棉收购价则稳定在7.05-7.10元/公斤。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郑棉期货在13500元/吨附近震荡加剧,轧花厂收购策略趋于谨慎,对籽棉等级、水分、杂质等指标检测愈发严格,市场博弈进入“僵持期”。
风险与机遇并存,落袋为安是良策
涉棉企业分析指出,尽管南疆单产承压、北疆机采棉等级不理想(41级及无主体品级占比高,部分批次含1-3级淡点污棉),但轧花厂完成保底收购量后可能采取减收、降价策略。叠加天气波动、郑棉价格震荡及外围消息面不确定性,棉农需警惕“高期待”带来的风险。专家建议:在单产下滑、成本高企的双重压力下,适时交售、落袋为安或是更稳妥的选择。
棉农如何选择?
面对市场波动,棉农需做好三方面准备:其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与郑棉走势,灵活调整交售节奏;其二,加强与合作社、经纪人的沟通,争取更优采收协议;其三,注重籽棉品质管控,通过控制水分、杂质提升议价能力。理性决策、及时变现,才能将丰收的果实真正转化为收益。
金秋的棉田,既承载着丰收的希望,也考验着市场的智慧。南疆籽棉的采收故事,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