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号之间用换行分开
*批号之间用换行分开
近期郑棉主力CF2601合约持续在13500-13600元/吨区间震荡,新疆棉市悄然迎来结构性变化——疆内外仓储棉花现货报价波动收窄,棉企与纺织厂信心指数显著回升。透过北疆奎屯、石河子与南疆阿克苏、喀什的最新报价数据,一场由销售模式革新驱动的市场转型正徐徐展开。
价格体系分化,南北疆同步夯实底部
北疆奎屯、昌吉等交割库的2025/26年度新棉“双29”(等级41级+,淡点污棉<5%)一口价稳定在14400-14500元/吨,“双30”品质报价14550-14650元/吨,形成明确的品质溢价阶梯。南疆阿克苏手摘棉“双29”(21级,含杂≤1.5%)基差达1200-1350元/吨,机采棉“双30”(31级+,含杂≤2.5%)基差普遍突破1000元/吨,与北疆机采棉基差实现历史性接轨。这种南北同标、品质分层的定价机制,标志着新疆棉区标准化进程迈入新阶段。
销售模式剧变:“锁基差”退潮,现款交易复兴
值得关注的是,2025/26年度新疆轧花厂采用“锁基差、后点价”模式的比例较前两年骤降。北疆企业普遍采用“一口价”现货出货,南疆则基差与一口价并行,现款现货交易重回主流。
成本利润支撑:当前收购加工成本线使得轧花厂至少可覆盖加工费,顺价销售具备经济基础;
资金压力倒逼:全疆轧花厂收购资金普遍紧张,北疆企业尤甚。为扩大籽棉收购量并降低还贷风险,“短平快”经营模式成为必然选择;
历史教训警示:前两年“锁基差”模式在郑棉震荡下行中累积高额亏损,叠加仓储费、财务成本等持续侵蚀利润,企业普遍转向“落袋为安”策略。
北疆企业:38批公检31批售罄造就“现款交易模式”
北疆某代表性棉企案例颇具说服力:截至10月25日,该企业38批已出公检报告皮棉中,31批通过“一口价”现款现货完成销售,库存周转率显著提升。企业负责人直言:“无存货待涨计划,现款交易既能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又能快速回笼资金投入新季收购。”
新疆棉市正经历销售模式的深层次变革。这种转变是市场理性选择的体现,也是行业适应周期波动的必然结果。郑棉在13500元/吨附近筑底,南北疆基差完成历史性接轨,“短平快”成为行业共识,新疆棉市站在新周期的起点——没有赌涨的幻想,只有踏实的交易;没有库存的积压,只有资金的流转;没有风险的累积,只有信心的重建。这或许就是未来市场给予认真经营者的最好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