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号之间用换行分开
*批号之间用换行分开
国庆长假后,郑州棉花经历了持续震荡反弹行情,主力经历10月15日至21日连续5个大阳天,从近5个月低点13155元/吨突破13300元/吨、13500元/吨等整数关口,累计超过350点,引发国内棉花基础报价和固定价格上涨,区间在250-350元/吨。
但10月以来,新疆种棉收购价从6.0-6.10元/公斤(净衣含量36-37%,含水率12%以内,9月底最低收购价5.90元/公斤)上涨到目前的6.20-6.30元/公斤(最低价6.10元/公斤,阿克苏、霸州等地高价已达6.35-6.40元/公斤),整体销售价格上涨了0.15-0.25元/公斤。
在抽穗厂成本方面,种棉收购价格涨幅明显高于郑棉和现货棉。从9月末到10月初,积极销售并迅速出清库存、回款的部分棉农也有强烈的遗憾。为什么近半个月籽棉收购价格反弹幅度大于当前棉价涨幅?
正棉1月合约上涨300-400点除了有效驱动力外,还与以下三个因素有关:一是前期上市检验的北疆机采棉品级较低(41级非主体品级占比较高,多批次含有1-3级轻点污染棉),部分10月中旬至11月初交付的预售合同可能会出现问题;此外,10月中下旬,市场上的种棉含水率下降,因此一些棉花加工企业积极提价收购。
其次,今年南疆阿克苏、巴州、喀什等棉花产区的机采棉花成为市场和行业关注的晴雨表。籽棉收购价高企,成为新疆各地棉价回升的动力之一。一方面,南疆的轧棉厂高度集中(2025年,部分北疆棉企和内地企业将赴南疆设厂/租赁加工线,收购资金相对充足)。此外,今年种棉颜色等级和质量指标相对较好,导致种棉公开规模价格较高;另一方面,从各方现场采收的角度来看,南疆三大棉区的单产低于实测值和2024/25年度产量。因此,农民和棉纺厂之间的博弈比北疆更为激烈。第三,9月底至10月初,籽棉收购价格下跌,矫枉过正,需要修复。由于2025/26年度新疆产量同比大幅增长,中美关税谈判存在重大不确定性,加之新棉上市前国内棉花供应紧张,受到“造假”等负面因素的抑制,加之ICE市场看跌,目前种棉销售处于恐慌和下滑状态。棉花加工企业利润高,与棉农棉花种植收入下降不一致、不合理,需要行业积极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