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号之间用换行分开
*批号之间用换行分开
观点总结
外围市场:国际方面美国8月份CPI数据超预期上行,但PPI数据超预期下行,通胀压力有所减轻,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且预计降息幅度扩大,对市场形成一定提振。国内方面周内8月CPI和PPI数据表现尚可,但进出口数据增速放缓,目前外需压力有所显现,国内政策面预计短期内仍将营造较好的促消费、反内卷氛围,但政策出台力度强度相对有限,对市场支撑作用偏温和。
产业层面:国内,目前南疆手摘棉收购价格坚挺,对市场心理形成一定提振,加之预售形成的初期抢收预期,对盘面的支撑作用随着收购期的临近将有所增强。但下游纺织市场整体复苏步伐依然缓慢,市场对涨价接受难度较大,跟跌则相对快速,仍然反映出供需压力较大,将一定程度限制棉价上涨。国际,USDA供需预测调整方向依然偏多,但市场对美棉供应下降存疑,全球丰产预期依然较强。需求方面越南等国家旺季表现并不亮眼,美国加征关税形成的贸易区域化发展方向将抑制全球贸易体量的增加,对纺织市场整体形成一定抑制作用,对美棉销售及纺织市场的需求影响并不乐观。
一
✦
市场价格回顾
本周国内外棉价反向而动。郑棉先降后稳,周前期商业库存快速下降影响已被市场消化,棉价在需求偏弱及供应增加预期影响下连续回落,周后期棉价降至前低附近获得一定支撑,受到南疆手摘棉收购价坚挺及初期抢收预期等因素影响,价格逐渐企稳。外盘ICE期棉先涨后稳,外围能源市场提振,加之美国PPI数据显示通胀压力缓解,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叠加周后期USDA供需报告调整方向偏多,共同对市场形成一定支撑,但各因素影响均偏弱。本周内外棉现货价差有所收窄,内外纱负值价差也略收缩。
二
基本面动向
1、国内市场:郑棉跌势渐止 籽棉抢收预期支撑增强
郑棉:下跌后走稳 初期抢收预期支撑增强
本周郑棉下跌后走稳,成交缩量明显,持仓小幅下降。周前期棉价连续三日下跌,虽然周初商业库存数据显示8月份库存下降加速,但已基本为市场预判和交易;周中本网产消存量资源表大幅上调新年度产量,上调近两个年度消费,期末库存一减一增,整体方向偏空。棉价在需求端整体偏弱及增产预期下连续回调至最低13750元/吨,在接近8月初低点附近获得一定支撑,加之南疆手摘棉收购价持续坚挺,助推初期收购价心理预期,叠加预售形成的初期抢收预期,令棉价逐渐走稳,并于周五夜盘出现回调。周内郑棉主力合约平均结算价13861元/吨,较上周下跌163元/吨,跌幅1.2%。
周内郑棉累计成交129.2万手,较上周减少49.6万手;持仓量70.1万手,折350.5万吨,减少0.1万手。截至本周五注册仓单加有效预报总量5071张,折20.3万吨,较上周五减少639张。
现货:成交相对低迷 手摘棉收购价或引导预期
本周郑棉先跌后稳,现货基差整体平稳,价格小幅下滑。纺企在降价走势下,棉纱销售有所趋缓,对原料补库积极性较低,逢下跌少量点价。棉企库存所剩不多,销售积极性一般,正常报价成交。周内新疆机采棉双29含杂3%以内01合约销售基差报价在1400元/吨左右,提货价在15450元/吨上下。本周中国棉花价格指数周均价15308元/吨,较上周下跌143元/吨,跌幅0.9%。
新棉生长方面,据本网调研,截至9月8日全疆棉花进入吐絮高峰阶段,平均吐絮率约47.5%,环比增加19.8个百分点,平均结铃7.9个,环比增加0.1个。全疆棉田吐絮进度近半,北疆多数棉田已喷施第一遍脱叶剂,第二遍脱叶剂预计9月10日-15日展开。预计9月20日左右北疆棉区机采工作将陆续启动。南疆地区手摘棉陆续采摘交售,收购价从初期7.3-7.4元/公斤,涨至近日7.6-7.7元/公斤,价格虽不具备太大参考意义,但需要警惕可能引发市场对机采棉收购价的遐想。
2、国际市场:多因素支撑棉价回调 美棉签约再度减少
本周ICE主力上涨后略走稳。周内外围市场整体形成提振,包括美元指数走软;美国8月PPI年率录得2.6%,为6月以来新低且远低于预期,令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以及外围谷物市场走高提振等。周后期USDA月报调减本年度期初库存,调增产量和消费,期末库存继续减少,整体调整方向偏多,但因市场仍交易供应压力,提振作用有限。ICE期棉主力合约周均结算价66.58美分/磅,较上周略涨0.46美分/磅,涨幅0.7%。同期国际现货微幅上涨,内外棉周均价差收窄至1629元/吨。
从主要国家运行情况看,美国最新一周本年度陆地棉净签约减少47%,装运减少16%;中国净签约3992吨,装运0吨。因各地天气晴朗为主,周内旱情范围小幅扩大。印度周内棉花日均上市量维持在近年中等水平,包含部分新年度棉花。S-6报价随纽期小幅上调,折美金约79.55美分/磅,上调约0.7美分。全国播种进度仍小幅落后于去年同期。巴基斯坦周内普降大雨,籽棉上市受限。受此影响市场成交放缓,棉价小幅上调,较高质量等级资源折约69.4美分/磅,上调约0.6美分。8月巴西棉出口量为7.7万吨,环比减少39.0%,同比减少30.7%,是自2023年7月以来最低月度出口量。减少主要因主产棉区马托格罗索州采摘延迟,预计未来几个月将明显回升。
3、纺织市场:价格走势偏弱 内地亏损较为普遍
本周随着棉价持续小幅下滑,棉纱价格也小幅跟跌,部分企业维持价格不变,棉纱销售整体平稳,局部略放缓,部分企业有库存增加情况。内地纺企普遍反馈,当前开机率较8月恢复,企业成品库存不高,棉纱走货尚可,但盈利情况堪忧,山东中小纺企吨纱亏损500元/吨左右,河南某中型纺企反馈,如果计算财务费用和折旧,吨纱甚至亏到近千元,考虑内地企业产销境况将长期受到挤压,企业正在向化纤品种方面调整。当前新疆纺企整体订单较为充足,接单1-2月不等,产销平稳。本周中国纱线价格指数周均价20752元/吨,较上周下跌24元/吨,降幅0.1%。同期外纱价格微幅下降,内外纱周均负值价差略收窄。
本周粘胶短纤市场以横盘整理为主,中高端货源主流商谈价在13000-13200元/吨附近承兑,行业成品库存不高,供应端表现较好。业者普遍处于观望状态,等待厂家新一轮价格出台,短期内市场价格预计将继续维持暂稳整理态势。
三
宏观经济
【核心CPI涨幅连续4个月扩大】国家统计局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CPI环比持平,同比下降0.4%P;PPI环比由7月下降0.2%转为持平,同比下降2.9%,降幅比7月收窄0.7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9%,涨幅连续4个月扩大。关于下阶段物价走势,国家统计局表示,尽管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影响还存在不确定性,国内部分行业竞争压力较大,但价格合理回升的基础将不断夯实。
【进出口连续3个月双增长】海关总署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货物进出口总值达29.57万亿元,同比(下同)增长3.5%。其中,出口增长6.9%,进口下降1.2%,降幅较前7个月收窄0.4个百分点。8月单月,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5%,虽比7月下降3.2个百分点,但出口、进口同比分别增长4.8%和1.7%,连续3个月实现双增长。东盟、欧盟、美国为我国今年前8个月前三大贸易伙伴。其中,我国与东盟贸易同比增长9.7%,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6.7%,对欧盟、美国进出口分别为增长4.3%和下降13.5%。
【M1-M2剪刀差收窄至四年最低】央行12日发布的金融数据显示,8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3.66万亿元,同比增长8.8%,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1-8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6.56万亿元,同比多增4.66万亿元。8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同比增长8.8%,比上年同期高2.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6%,比上月加快0.4个百分点。M1-M2剪刀差继续收窄为-2.8%,是2021年6月以来最低值。M1-M2剪刀差进一步收窄,表明更多资金转化为活期存款,有助于投入消费、投资等经济活动。
四
展望
从外围市场运行情况来看,国际方面美国8月份CPI数据超预期上行,但PPI数据超预期下行,通胀压力有所减轻,美联储9月降息预期升温,且预计降息幅度扩大,对市场形成一定提振。周内有消息称美印接近达成贸易协议,但也有报道说特朗普表示愿意对印度和中国大幅加征关税,关税谈判仍将“一波三折”。国内方面周内8月CPI和PPI数据表现尚可,但进出口数据增速放缓,目前外需压力有所显现,国内政策面预计短期内仍将营造较好的促消费、反内卷氛围,但政策出台力度强度相对有限,对市场支撑作用偏温和。
从国内市场运行情况来看,北疆机采棉将于月底开始大规模采收,目前南疆手摘棉收购价格坚挺,对市场心理形成一定提振,加之预售形成的初期抢收预期,对盘面的支撑作用随着收购期的临近将有所增强。但下游纺织市场整体复苏步伐依然缓慢,织布环节开机率偏低,订单匮乏,对原料采购形成一定抑制,市场对涨价接受难度较大,跟跌则相对快速,仍然反映出供需压力较大,将一定程度限制棉价上涨。
从国际市场运行情况来看,USDA供需预测调整方向依然偏多,但市场对美棉供应下降存疑,全球丰产预期依然较强。需求方面越南等国家旺季表现并不亮眼,美国加征关税形成的贸易区域化发展方向将抑制全球贸易体量的增加,对纺织市场整体形成一定抑制作用,对美棉销售及纺织市场的需求影响并不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