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号之间用换行分开
*批号之间用换行分开
宏观经济
科创债与区域分化成亮点,城投债占比回升。
科创债发行维持高位,8月规模767亿元,民企占比32.0%;城投债发行占比环比上升8.9pct至23.8%。区域分化显著:北京、江苏、广东发行规模居前,但北京净偿还492亿元;湖北、天津、广东净融资领先。产业债中交运、建筑装饰、公用事业合计占比超50%,房地产发行同比-22.7%。利差方面,AA+级中票发行利差扩大5BP至72BP,反映信用分层加剧。
行业动态
1.信用债市场表现稳健,抗赎回能力增强。
8月信用债市场表现稳健,收益率多数下行,短端品种突出。今年赎回潮中调整幅度显著小于去年——3yAA+中短票收益率仅上行5.63BP(去年20.09BP),主因供需优化:城投债供给收紧、信用债ETF扩容及机构交易节奏加快。理财规模在“存款搬家”效应下增长,提供稳定配置需求,助力市场快速企稳。
2.政策与市场动态影响信用债配置策略。
近期政策面释放多重信号,山东省将债务还本付息列为必保支出,江苏省允许专项债支持文旅项目,而阜新银行不赎回二级资本债引发对中小银行风险的关注。市场方面,城投债利差收窄,地产债表现分化。策略上,建议关注两年期至三年期中短票的票息价值,四到五年期债券可择机加仓,但需规避五年期以上长久期品种的波动风险。
国际动态
1.8月外贸数据不及预期,出口增速回落明显。
8月中国出口同比增长4.4%,低于市场预期的5.9%,主因对美出口同比大幅下滑至-33.1%,且对金砖国家出口同步走弱;进口同比增长1.3%,反映内需不足,大宗商品进口金额同比减少11.1%形成拖累。尽管贸易顺差达1023.3亿美元(高于预期),但转口贸易支撑减弱,叠加抢出口效应消退,未来出口下行压力或进一步显现。
2.转口监管影响可控,出口韧性仍存。
尽管东盟多国加强转口监管,但测算显示对中国出口增速中枢影响仅0.7-1.2%。主因对东盟出口增量中仅30-50%属转口需求,汽车、机械设备等多为本土需求增长。短期出口动能或受气候扰动和基数影响波动,但中长期在非美需求替代和资本品出口支撑下韧性充足。风险关注非美地区经济超预期下滑。
远东信息
远东资信推出科创债专题课程,该课程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NAFMII学习平台上线,包含两期内容:首期由简奖平主讲,构建科技型企业基本面研究框架;第二期由倪悦主讲,解读科创债政策红利与市场机遇。课程结合真实案例,为债市"科技版"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支撑,助力科技创新与金融强国战略实施。
研究员观点
自贸离岸债与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已迈入深水区。历经十余年发展,人民币在跨境支付、投融资、储备等领域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与此同时,美国愈发激进的贸易政策推动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浪潮,催生了巨大的离岸融资需求。如何弥补由此形成的融资缺口,是当下以及未来一段时间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一,企业出海不宜带动人民币及人民币资产大规模出海,跨境资本流动易引起国内资产价格承压,扰动国内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实施。其二,企业境外融资又面临由于较难获得公允信用评价而融资受限,这就需要充分发挥离岸人民币与中资金融机构境外分支的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于2025年6月陆家嘴论坛上,提出发展自贸离岸债。自贸离岸债以“两头在外”制度安排回应上述挑战。资金的募集与投向均在境外,在境内外金融市场间建立风险隔离带,构建相对独立的离岸人民币循环体系,这为出海企业提供可持续的本币主导计价融资渠道。
我们聚焦自贸离岸债,发现了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的“防火墙”与“场景制造机”双重机制。
自贸离岸债的制度创新,为扩大开放与防范外溢冲击提供了可操作解法。“防火墙”通过“两头在外”在在岸与离岸之间设置制度缓冲区,减弱全球性金融周期的顺周期传导。在不占用在岸流动性的前提下,维护货币政策独立性和金融稳定,探索在稳慎框架下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的路径,为破解长期困扰新兴市场的“三元悖论”提供了实践样本。与此同时,“场景制造机”确保了开放并非金融空转,而是深度服务于实体经济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真实需求。通过融资、贸易与产业的传导链条在离岸侧形成人民币计价与结算的可持续场景,沉淀可投资人民币资产,推动资金闭环与场景自循环。二者的辩证统一,既阻断风险,也连接了价值,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从“量的积累”走向“质的飞跃”。
自贸离岸债“防火墙”机制有望成为中国金融制度走出去的重要支撑,也是推动本币国际化由“数量突破”迈向“质量跃升”的关键制度抓手。随着制度不断完善、市场参与者结构优化与跨境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一个以自贸离岸债为核心支点、制度兼容性更强、风险控制更有效、场景支撑更广泛的人民币国际使用体系正在加速形成。
展望下一阶段,自贸离岸债的市场化扩容需要更为制度化的资金基础。可充分发挥我国金融机构香港分支机构的作用,配置更多的自贸离岸债,以满足我国走出去企业的离岸融资需求。此外,随着自贸离岸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可探索设立以高信用等级自贸离岸债为主要标的的指数化产品或专户组合,以匹配寿险、年金等长期负债对久期与现金流的要求,同时分散投资单一债券的风险。